当前位置: 资讯 正文

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》解读

2017-12-06浏览量:38934次

一、文件起草的背景和过程

去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(国发〔2014〕46号),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产业的高度重视,吹响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、促进体育消费的号角。

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、新兴产业、健康产业,连接生产、服务和消费,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际,正在成为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我省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。2013年,全省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477.9亿元,占全省GDP的0.87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24个百分点,居全国第四位。

省政府对贯彻国发〔2014〕46号文件高度重视。郭树清省长非常关心体育产业发展,专门提出要研究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方案。王随莲副省长对贯彻落实文件和起草《实施意见》作出明确批示,多次听取起草工作汇报,并把“社会力量办体育”作为年度重大调研课题,亲自带队到相关地市开展实地调研,摸清我省体育产业底子,找准存在的问题,研究对策措施。

按照王随莲副省长的要求,2014年11月,省体育局开始着手文件起草工作,启动了学习、培训和调研等工作。今年4月份,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省体育局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政府研究室等11个部门成立了联合起草组。起草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

在文件起草过程中,先后到7个市和3个先进省份进行实地调研;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,开展了社情民意电话调查;汇集统计、体育、工商、税务、民政、新闻出版广电等6个部门的资料,从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中对体育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。广泛收集世界体育先进国家的资料,借鉴十几个省份的做法和经验,对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、政策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。经过多次修改完善,形成了《实施意见》征求意见稿。为集思广益,《实施意见》初稿先后征求了18个省直部门、17市体育局和多家体育企业的意见,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。7月中下旬,《实施意见》送交31个省直部门进行会签。

8月13日,送审稿经省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。8月24日,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〔2014〕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》(鲁政发[2015]19号)。

二、《实施意见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

《意见》的颁布,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,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体育产业的行动指南。《意见》重点围绕“实施”二字做文章,突出解决了任务目标、工作措施、保障政策和落实机制等问题,共分7大部分、27条。

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,共2条;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,共18条,结合我省实际,坚持问题导向,坚持改革创新,从强化公共服务、创新体制机制、加强规划引导、激活社会力量4个方面,规划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;第六部分是保障措施,共4条,从完善健身消费政策、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优惠政策、完善税费价格政策、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等4个方面,研究提出了我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;第七部分是健全工作机制,加强组织实施,共3条。强调了健全工作机制、规范行业管理、加强监督落实3项政策措施。

在起草修改实施意见的过程中,我们在贯彻国家意见的基础上,准确把握思路、目标和重点任务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:

1.突出发展目标导向。国发46号文提出,到2025年,国家确定的体育产业总规模为5万亿元,大致是在目前基础上翻两番。而根据我省GDP在全国的占比和目前体育产业总规模翻两番这两种方法测算,我省确定到2025年我省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,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、优势突出的体育产业体系。

同时,按照“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”和“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”两大核心要求,《意见》细化了产业基础、产业结构、市场主体、基地建设、创新能力5大发展目标体系。提出要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2平方米,新建社区和乡镇、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40%以上,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%,全省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超过5个,打造国际知名体育企业和国际名牌体育产品,形成2-3家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、40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,体育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等目标。

2.突出体制机制创新。主要表现为:加快推进体育竞赛改革,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,公开全省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。引入市场机制,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、市场资源参与举办体育竞赛,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、市场化办赛转变。强化体育赛事公共服务,制定竞赛组织服务、安保服务、医疗服务、志愿服务等标准,降低赛事筹办成本;探索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,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改革试点,积极推动企业、俱乐部和学校举办或联办运动队,吸引社会力量举办竞技体育,拓宽竞技体育发展渠道,探索发展具有山东特色的职业化体育等;创新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,鼓励以市场化手段运营体育场馆,积极推进以体育场馆为载体,整合周边资源,打造健身服务、场馆运营、竞赛表演、商贸休闲等多功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,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第三方运营及管理机制等;创新体育产业服务平台,规划建设体育产业资源交易、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和“线上线下”体育消费3个网络平台,创新发展“互联网+体育”模式。

3.突出加强规划布局。主要包括: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。县级以上政府应编制并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,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;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。积极研究制定体育健身服务行业标准,到2025年,全省健身俱乐部总量超过1万个,实现全省基层体育站点数量翻一番;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。继续举办好山东省运动会、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大中小学体育联赛等综合性赛事,加快推进社会化、市场化改革,激发赛事活力。积极引进培育国际精品赛事和传统高水平赛事,结合实际不断打造新的品牌赛事。大力培育专业化体育赛事推广和运营机构,进一步丰富竞赛组织主体,活跃体育赛事经济;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。培育名优企业和名牌产,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群。鼓励有条件的市、县(市、区)规划建设体育基地,突出重点,积极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;大力发展足球等潜力项目。探索建立“教体结合”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。推动社会足球加快发展,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。及时总结足球项目改革经验,促进篮球、排球等普及性广、关注度高、市场空间大的潜力项目加快发展。

4.突出多元融合发展。重点强调以下两个方面:一是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。积极整合体育、文化、旅游、休闲、养生、农业、物流等各方面资源,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。要利用海洋、河流、湖泊、山地、森林等自然资源,打造群众日常休闲健身基地和节假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户外营地、徒步骑行服务站、自驾车营地、房车营地、航空飞行营地、船艇码头等服务设施,打造户外、水上、海上、航空、越野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;大力推动康体结合。加强体育运动指导,发挥我省中医药特色优势,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,促进体育与运动康复、医疗卫生融合发展。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体质测定、健康咨询和康复理疗等各类机构;二是促进其他门类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。积极推进商业与体育融合发展,鼓励各地利用大型购物中心,建设多功能的购物、健身、娱乐综合体。大力发展体育培训、策划、咨询、经纪、营销和中介服务业,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。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、体育产业联合会等建设,培育发展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多门类的协会和中介组织,促进各业态协调发展。

5.突出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。《意见》在多处提及鼓励社会参与、吸引社会投资等内容。一方面,强调参与主体和领域更加广泛,另一方面,突出参与形式更加多样。比如向社会资本全面放开体育市场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,建设体育设施,开发体育产品,提供体育服务。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。鼓励各地整合体育场馆、赛事、运动队等资源,组建由政府、社会共同出资的公司制企业或企业集团,依法自主经营。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,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辅导,帮助个人创办小微体育企业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多渠道开拓市场。支持扩大对外开放,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,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体育企业和体育品牌,拓宽体育招商渠道。以及拓宽投融资渠道,设立体育产业发展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,重点投向体育企业创新和小微企业、体育服务业发展等领域,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进一步落实贷款贴息、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,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体育公益事业。

6.突出政策保障支撑。在完善健身消费政策上,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,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。鼓励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人均结余资金充足的地方探索开展“医保卡健身”试点;在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优惠政策上,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.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.3平方米的标准,配套群众健身设施;在税费价格方面,明确各类体育类非营利性组织、体育企业的优惠政策。对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、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、符合规定向体育事业的捐赠等,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。明确对体育场馆自用房产和土地,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。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、电、气、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;在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上,省内高校要重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,大力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。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体育职业教育,鼓励支持大学生、退役运动员等从事体育产业工作,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创业扶持范围,鼓励街道、社区优先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。

《意见》最后一部分是健全工作机制,加强组织实施。强调了健全工作机制、规范行业管理、加强监督落实3项政策措施。指出,县级以上政府体育部门要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制度,定期开展统计,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。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。各级体育部门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,加强体育组织、体育企业、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,规范市场主体行为,加强行业自律,维护市场秩序,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。

编辑者:超级管理员

我要评论

全部评论